断弦诗句
本文目录一览:
“断弦离柱箭脱手”的出处是哪里
1、“断弦离柱箭脱手”出自宋代苏轼的《百步洪二首(并叙)》。“断弦离柱箭脱手”全诗《百步洪二首(并叙)》宋代 苏轼王定国访余于彭城,一日棹小舟,与颜长道携盼、英、卿三子游泗水,北上圣女山,南下百步洪,吹笛饮酒,乘月而归。
2、“君看岩边苍石上”出自宋代苏轼的《百步洪二首》。“君看岩边苍石上”全诗《百步洪二首》宋代 苏轼长洪斗落生跳波,轻舟南下如投梭。水师绝叫凫雁起,乱石一线争磋磨。有如兔走鹰隼落,骏马下注千丈坡。断弦离柱箭脱手,飞电过隙珠翻荷。四山眩转风掠耳,但见流沫生千涡。
3、断弦离柱箭脱手,飞电过隙珠翻荷。——出自宋·苏轼《百步洪二首(并叙)》坛前旗影动回风,飞电忽转雷隆隆。——出自李复《乐章五曲》有时深洞兴雷雹,飞电绕身光闪烁。——出自唐·齐己《灵松歌》震雷如在耳,飞电来照目。
4、出自李白《蜀道难》。形容水流湍急的瀑布争相喧闹,撞击岩石发出万雷齐鸣般的响声。有如兔走鹰隼落,骏马下注千丈坡。断弦离柱箭脱手,飞电过隙珠翻荷。出自苏轼《百步洪》。形象地描绘了百步洪水势湍急,如同鹰隼捕兔、骏马下坡的壮观场景。华严瀑布高千尺,未及卿卿爱我情。出自苏曼殊《本事诗》。
5、百步洪 苏轼 长洪斗落生跳波,轻舟南下如投梭。水师绝叫凫雁起,乱石一线争磋磨。有如兔走鹰隼落,骏马下注千丈坡。断弦离柱箭脱手,飞电过隙珠翻荷。四山眩转风掠耳,但见流沫生千涡。险中得乐虽一快,何异水伯夸秋河。我生乘化日夜逝,坐觉一念逾新罗。纷纷争夺醉梦里,岂信荆棘埋铜驼。
有关伯牙绝弦的诗句
1、唐代薛涛的《寄张元夫》中,诗句“伯牙弦绝已无声”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,借用了“伯牙绝弦”的典故来比喻失去了一位能够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。
2、- “摔碎瑶琴凤尾寒,子期不在对谁弹!春风满面皆朋友,欲觅知音难上难。”- “势利交怀势利心,斯文谁复念知音!伯牙不作钟期逝,千古令人说破琴。”- 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。
3、唐·薛涛《寄张元夫》前溪独立后溪行,鹭识朱衣自不惊。借问人间愁寂意,伯牙弦绝已无声。译文:屋前屋后的小溪独立流淌,河边的白鹭已经熟识了穿红色衣服的人。借问人间什么是忧愁寂寞,好象俞伯牙断了琴弦,再也没有琴声。唐·李白《送杨少府赴选》大国置衡镜,准平天地心。
4、高山流水,觅知音。 高山流水遇知音,知音不在谁堪听? 焦尾声断斜阳里,寻遍人间携瞎弯已无琴? 相识满天下,知心能几人。 杨意不逢,抚凌云而自惜;钟期既遇,奏流水以何惭神判? 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伯牙绝弦,这是一个讲述知音难求的故事。
5、关于伯牙绝弦的古诗有以下几首:《伯牙》——王安石(宋代)千载朱弦无此悲,欲弹孤绝鬼神疑。故人舍我归黄壤,流水高山心自知。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——孟浩然(唐代)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。
关于伯牙绝弦意思的名言诗句
- “摔碎瑶琴凤尾寒,子期不在对谁弹!春风满面皆朋友,欲觅知音难上难。”- “势利交怀势利心,斯文谁复念知音!伯牙不作钟期逝,千古令人说破琴。”- 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。
唐代薛涛的《寄张元夫》中,诗句“伯牙弦绝已无声”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,借用了“伯牙绝弦”的典故来比喻失去了一位能够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。
唐·薛涛《寄张元夫》前溪独立后溪行,鹭识朱衣自不惊。借问人间愁寂意,伯牙弦绝已无声。译文:屋前屋后的小溪独立流淌,河边的白鹭已经熟识了穿红色衣服的人。借问人间什么是忧愁寂寞,好象俞伯牙断了琴弦,再也没有琴声。唐·李白《送杨少府赴选》大国置衡镜,准平天地心。
借问人间愁寂意,伯牙弦绝已无声 “借问人间愁寂意,伯牙弦绝已无声”,这是薛涛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悲壮故事的名句,知音钟子期死去后,俞伯牙摔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琴,表达的是那份知音难觅的凄绝忧伤 牟融 寂寥荒馆闭闲门,苔径阴阴屐少痕。
借问人间愁寂意,伯牙弦绝已无声。”这里的“伯牙弦绝已无声”不仅引用了伯牙绝弦的故事,还表达了知音难寻的孤寂心情。明·冯梦龙的《警世通言》中也有这样的诗句:“此曲终兮不复弹,三尺瑶琴为君死”。通过“三尺瑶琴为君死”这句诗,诗人传达了对失去知音的深切悲痛和坚决的决绝态度。
断弦离柱箭飞手下一句是什么
1、断弦离柱箭脱手,飞电过隙珠翻荷。四山眩转风掠耳,但见流沫生千涡。险中得乐虽一快,何异水伯夸秋河。我生乘化日夜逝,坐觉一念逾新罗。纷纷争夺醉梦里,岂信荆棘埋铜驼。觉来俯仰失千劫,回视此水殊委蛇。君看岸边苍石上,古来篙眼如蜂窠。但应此心无所住,造物虽驶如余何。